1.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2.柴油的价格调整

3.英国原油UKOIL和美国原油USOIL的区别?哪种原油的交易成本更低啊?

4.什么是欧三 欧四 有什么区别吗?油耗也不一样吗?

5.中国油脂行业是怎样逐步被外资控制的83

2004年国内油价格_04年油价

凡事都是双刃剑,加息对于经济的影响很微妙,利弊均沾。

1、利:

(1)长期利好经济基本面。历史数据上看,加息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最直接。短期内,股市会承压,其他金融市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长期来看,各项指标的好转意味着经济长期看好,另外由于市场已经充分适应了加息,所以未来加息的放缓都意味着货币政策将相对宽松,对经济也有着刺激的作用。

(2)美元走强。基本面的改善意味着美国的货币政策将与其他经济体差异越来越大,国际资金在息差的影响下流向美国,增加对美元的需求,进而导致美元升值。

(3)资金流入美国。一国利率的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为了逐利会纷纷流向该国,历史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资金有来自日欧发达经济体,也有来自新兴经济体,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在美国经济好转、加息背景下,新兴经济体资金流出的比例会更大,而这对于新兴资本市场和货币,都是不利的。

2、弊:

(1)加息导致的美元升值不利于美国,尤其是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出口;

(2)美元升值有利于进口,美国消费者可能会削减对国内商品和服务消费,不利于美国本土企业。

(3)加息导致的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率上升,会吸引其他资金流入货币和债券市场,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他投资。

扩展资料:

1、美联储议息会议:

美联储议息会议每年都会召开八次例行会议,并且决定是否调整整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以及调整多少,并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债券的操作来影响市场资金充裕状况,从而使利率趋向设定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基准利率)。 这就是美联储加息或者美联储降息的会议。

2、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为资金外流和人民币贬值。

(1)资金外流

美联储加息,也就是说美国银行存钱的利息增加,就会造成资本流回美国银行。这里包括海外投资者投入到中国的资金,也包括为了赚取更高利息而流出的国内投资者的资金。这会导致在中国的各类资产被抛售,直接的利空中国的股市和房市,对实体经济也会造成一定冲击。

(2)人民币贬值

美联储加息作为货币紧缩的一种政策,会导致市场上的美元减少,供不应求,美元升值。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美元升值以后会造成其他外币可以兑换的美元数额减少,其中也包括人民币,这也意味着人民币汇被动贬值。

百度百科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中国新闻网 - 朱民:特朗普改变市场预期 美国对中国金融影响力不可低估

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中国石化05年实现收入7991亿元,净利润396亿元,同别增长35%和22.6%,每股收益0.456元(香港会计准则0.472元),符合预期。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反而同比下降2.8%,主要是炼油业务受制于政策亏损较大。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长期可以谨慎乐观,但短期甚难体现。作为A股市场旗帜性企业,公司股改日益迫近,可能支付的对价构成安全边际,维持推荐评级。

勘探开发一枝独秀。受益于原油价格高涨,2005年勘探开发业务实现经营收益469亿元,同比大增213亿元。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平均实现销售价格2,665元/吨(约45.9美元/桶),同比增长36.2%;天然气产量提高14%,平均实现销售价格673元/千立方米,同比提高9.3%。上游经营收益占全部经营收益的比例达到70%。

炼油亏损大,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增利减。2005年中国石化汽柴煤油产量增4.58%,但受制于成品油调价不到位,炼油事业部亏损较大,计入94亿元的补贴后仍有35亿元的经营亏损,较04年经营收益减少94亿元。炼油毛利1.32美元/桶,较2004年的3.86美元/桶下降2.54美元/桶,或65.8%。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同比增10.5%,达到1.05亿吨,批发比例下降而零售比例提高,垄断优势显现。但全年经营收益下降43亿元,至104亿元,可视作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补贴和转移。

化工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但景气度下降。05年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6%、22.3%、11.6%、11.7%,但石油价格暴涨对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多数石化产品毛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化工经营收益同比减少44亿元,四季度单季已经出现小幅亏损,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9%降到四季度的7%,景气度下降的特征比较明显。

股改迫近,维持推荐评级。长期估值受矿产税制、成本项目变化、上游发现、汇率、行业竞争格局演变影响远大于短期的炼油毛利变动。公司06年受益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程度较为有限。原油价格上升的收益增长与化工毛利的下降构成对冲,06、07年EPS0.47、0.50元,以10倍市盈率计,价格中枢5元附近,考虑对价预期,维持推荐-A评级。

一、上游业务地位突出

2005年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业务实现经营收益468亿,占全部经营收益的70%,地位较2004年更加突出。成品油价格管制使中国石化更像一只原油股。

二、炼油补贴后仍亏损35亿

中国石化2005年汽柴煤油产量同比增4.58%,但受制于成品油调价不到位,炼油事业部计入94亿元的补贴后仍有35亿元的经营亏损,较04年经营收益减少94亿元。炼油毛利1.32美元/桶,较2004年的3.86美元/桶下降2.54美元/桶,或65.8%。

三、营销板块通过内部价格调整补贴炼油导致部门收益下降,化工景气逐季下滑

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同比增10.5%,达到1.05亿吨,批发比例下降而零售比例提高,垄断优势显现。但全年经营收益下降43亿元,至104亿元,可视作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补贴和转移。

化工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但景气度下降。05年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6%、22.3%、11.6%、11.7%,但石油价格暴涨对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多数石化产品毛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化工经营收益同比减少44亿元,四季度单季已经出现小幅亏损,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9%降到四季度的7%,景气度下降趋势已成。

四、发现特大型整装海相天然气田

中国石化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探明储量2,510.71亿立方米,技术可储量1,883.04亿立方米,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二零零八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年以上,二零一零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年,并配套建设川东北至山东济南的天然气管线。该气田的发现扩大了中国石化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为未来增储上产创造了条件。

五、增加资本支出

2005年公司资本支出587亿元,其中勘探及开板块230.95亿元,炼油板块141.27亿元,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已全面建成投用;营销及分销板块109.54亿元,西南成品油管道全线建成投用,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网络,全年净增自营加油站786座,巩固了市场主导地位;化工板块资本支出93.86亿元,分别用于茂名乙烯扩建、上海石化和扬子石化的PTA改造、化肥原料煤代油改造;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11.64亿元用于信息系统建设。另外,上海赛科和扬巴乙烯两大合资项目顺利投入商业运营,计入资本支出26.02亿元。

2006年资本支出人民币700亿元。其中:勘探及开板块298亿元,炼油板块146亿元,化工板块125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110亿元,总部及其它21亿元。

六、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启动

公司盈利受益于新机制的远景可以谨慎乐观,但短期存在相当不确定性。05年炼油业务亏损130亿元,与我们估计的120~150亿元相符,如果原油价格变动不大,3月26日的成品油价调整大致可令中石化的炼油业务盈亏平衡。但05年的WTI均价为56美元/桶,06年一季度已经较05年平均数上涨了12.9%,达到63.64美元/桶,米纳斯现货价较05年均价上涨的幅度更大,为22.9%,达到63.28美元/桶。按照油品定价机制配套改革方案的设计,这样的原油价格水平下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应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如果原油价格不从目前位置回落,成品油出厂价未来仍需继续上调。

七、注意长期因素

目前市场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提升炼油利润从而带来炼油、炼化尤其是一体化公司估值上升的关注度高,而对一些从更根本、更长远角度影响公司估值的因素注意不足。实际上,炼油业务作为整个石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地位和重要性不仅低于上游的勘探开发,甚至也低于下游的渠道价值,05年三季度罕见的全球炼油高毛利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常态。和加工制造环节所能提供的有限附加价值相比,矿产税制的显著调整、汇率的明显变动以及未来石化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化,更有可能从长远影响公司的估值,这些因素基本为负面。只有勘探开发的重现,才是能够从根本上显著提升公司价值的。

八、股改对价提供中短期安全边际

06年原油价格上升的收益扣除特别受益金后与化工毛利的下降构成对冲,预计06、07年EPS0.47、0.50元,以10倍市盈率计,价格中枢5元附近。作为旗帜性公司,股改日渐迫近,可能支付的对价提供了投资的安全边际,维持推荐-A评级。

柴油的价格调整

2006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油价疯涨暴跌,极大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也颠覆了传统的思维理念。自2003 年6 月以来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超级大牛市在2006 年上半年仍得以维系。资金庞大的国际商品指数基金通过买入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策略在上半年仍然主导了商品价格的走势。当美联储在六月底进行了第17 次加息后,NYMEX 原油在美国夏季自驾高峰期、飓风预期、以黎冲突升级等众多利多因素的推动下于7 月14 日冲刺到历史高位。

随着此轮加息周期的结束,全球通货膨胀预期逐渐减弱,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的大牛市暂告段落。全球经济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世界商品热潮开始降温,基金开始撤离商品市场。这使原油在八月初未能借沸扬扬的伊朗核问题及飓风袭击海湾等一系列短多题材突破80 美元,反而走上了漫漫熊途,进入到一轮中期大幅度的回调。至十月原油价格已跌至60 美元下方。油价的持续下跌引起OPEC 各产油国恐慌。OPEC 于10 月19 日晚间就减产护价达成一致意见,决议在其约2,750万桶的原油日产量基础上下调120 万桶。

此次减产给市场增加了一些利多因素,但未能有效推动油价反弹。市场围绕石油输出国减产及石油消费国不断调低需求而展开拉锯战。原油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区间整理后,终在OPEC 于12 月进一步减产及取暖油需求的带动下展开反弹。

由于国内外市场背景存在差异,今年原油与燃料油走势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偏离:

(A)进入到2 月份,国际油价因IEA 公布库存大幅上升及调低需求预期持续下跌。国内燃料油则因为资金对原油预期向多,使得价格出现偏离,在春节后的交易中基本上以阳线报收,在国际原油和新加坡燃料油双双回落的情况下,走出抵抗性下跌走势。

(B)6 月下旬原油因伊朗与西方国家难以就核问题谈判达到一致,原油在前期的底部得到支撑。而上海燃料油则因新加坡燃料油市场走疲及国内到货充裕下破前期底部支撑位,进一步走低。

(C)7 月中旬以黎冲突升级,伊核问题和朝鲜导弹发射再起风云,印度孟买连环爆炸案,原油市场一时利多因素云集,并于 7 月14 日创下历史新高。而国内燃料油各地炼厂则因成本大幅增加,几乎无利可图。需求大量减少拖累燃料油表现,沪油未能突破前期高点。

(D)在经历一轮大级别的调整后,燃料油与原油的走势开始分化,燃料油走势尽显疲态,日内波幅窄小,成交量、持仓量明显萎缩。

第二部分 2007 原油市场分析

一、 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放慢

2006 年美国GDP 增长率出现了明显地下滑,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经济出现拐点。从而引发了市场对原油需求减少的忧虑,为06 年油价的回调垫定了基调。

同时美国经济的放缓意味着加息将告一段落。美国最后的一次加息是在6 月底,至此,自2004 年6 月以来的连续17 次幅度均为25 个基点的加息步伐终于停歇。

此轮美国GDP 增长率的下降主要由房地产降温引起,而房地产主要通过投资、消费和就业来影响美国经济,对经济实际的冲击不会太大,调整期也不会太长。2006 年油价与房价的双双回落亦缓解美国通胀压力。美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美国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海外扩张,另外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拉动了美国的贸易出口,促进美国经济,因此美国经济的发展存在趋缓的迹象,但不可能衰退。

虽然明年全球经济成长预计会放慢脚步,但仅是微幅放缓。

二、世界石油供需关系改善

近年来原油供给担忧一直助推着油价走向新高。在油价不断走高的同时,高油价也导致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趋势减弱和产量的扩大。而由此引发的原油供需关系的变化将有可能使原油结束数年的牛市。

国际能源署在2006 年10 月将 06、07 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均调低0.1%,其中2006 年需求增长率由1.2%下调至1.1%, 2007 年石油需求增长率由1.8%下调至1.7%,即8590 万桶/天。

其中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强劲。2006 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已占到全球增长的30%以上。另外中国在今年正式进入储油时代,在建立储备的初期将吞噬更多的石油供给。今年8 月,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式建成,10 月宣布启用,接受原油注入。目前,其余三个也正在有序建设中,根据,它们将在2008 年前陆续投产,届时中国将有1 亿桶原油的储备规模。

同时随着石油投资项目的逐渐投产,OPEC 及非OPEC 的原油产能都有明显增长。其中OPEC 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地区,石油供给占世界石油总供给量的40.5%。

近年来OPEC 石油供给稳步增加,从03 年的3080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470 万桶/天,增幅达12.7%。剩余产能自04 年10 月以来也不断提高,由当时的58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38 万桶/天。

非OPEC 国家近年来的石油产量增长更为迅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06年非OPEC 国家原油产量增幅达到110 万桶/日,预计明年增幅可达到170 万桶/日,石油总供应量将上升至5270 万桶/天。

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俄罗斯石油供给的大幅增长。石油工业作为俄罗斯的支柱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过去10 年里俄罗斯石油供应量增加了近60%,达到0 万桶/天。预计07 年俄罗斯石油供给可以达到1000 万桶/天以上。

这些均预示着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在逐步改善。

三、EIA、OPEC 谁主油市沉浮?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通过公布石油库存及需求数据往往可以影响原油市场。近期EIA 公布的原油库存自历史高位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一年前的库存水平。高位盘踞的原油库存及EIA 对2006、2007 全球石油需求下调带动国际原油向下波动。

兵来将当,水来土掩。在原价下跌过程中,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往往通过改变减产政策来提前干预以阻止价格下挫,从而保护产油国的利益。而这种政策性的改变并非每次都十分有效。近几年OPEC 经常在原油价格处于55-60 美元/桶间达到限价减产的内部一致意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减产方式来提升油价以保护各产油国利益。但从93 年以来OPEC 的减产情况看,由于OPEC 决议减产时通常也为原油市场利空云集的时候,市场转势需要一个过程,因此OPEC 达成减产决议往往不能即时推动原油价格有效回升。结果通常是在减产数月之后油价方才回暖,即减产被反映到原油市场上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2007 年,代表着进口国利益的EIA 和代表着输出国利益的OPEC 之间的政策博弈仍将延续。而由于原油价格正落在OPEC 的敏感区间, OPEC 在07 年将饰演到更突出的角色。

四、季节性因素影响力增强

在地缘政治逐步被淡化的情况下。美国夏季的汽油消费、飓风、冬季取暖油消费等季节性题材将更受市场关注。其中汽油消费及取暖油消费通过上下游产品的关联性促升原油价格,飓风则直接通过影响墨西哥湾等重要产、炼油海湾的石油设施及开工率促升原油价格。实际上,每一年季节性因素都为原油市场的炒作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全球厄尔尼诺现象愈发严重,而美国由于其工业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美国气候不断升温。06 年的暖冬气候就制约了原油的反弹高度。季节性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且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是循序渐进的,通常可以延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五、地缘政治因素仍未消除

国际油价走势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在近几年,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但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并日益成为政治角力的筹码。

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必须赢得与伊朗的博弈才能保证油价的稳定。之前美国一直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而在12 月23 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监督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至此美国已顺利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伊朗的产油国地位及战略地理位置决定,如果伊朗继续坚持发展核武器,将必然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也将再次推动国际油价飙升。玄而未决的伊朗核问题再度浮上水面。原油市场同时也是政治博弈的舞台。地缘政治问题再次浮上水面,可能会引发基金的再度热炒。

第三部分 燃料油(2737,-12,-0.44%)市场分析

尽管今年国内燃料油与原油走势出现了一些偏离,但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燃料油自身的基本面使其较原油更容易走弱。

一、燃料油现货市场结构生变

燃料油前期涨幅过高过快,国内终端用户难以适应成本不断增高的市场环境是导致燃料油市场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前期在原油的带动下,燃油价格也一路高企,致使燃油发电成本远远高于电价,燃油电厂亏损严重。虽然各地方给予适当的补贴,燃油发电厂获利空间仍然极其可微,甚至亏损。企业运行不堪重负,被迫停机或以最低负荷运行,直接导致对燃料油需求的大幅下降。而燃料油价格从高位回落后,企业重新启动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求一时难以恢复。

燃料油用于发电的需求量减少还受到电力供需形势缓解的影响。今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较去年明显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很显的改善。在我国目前的电源结构中,火力发电占到75.6%,水电占到22.6%,风电等新能源比例更小,这样的电源结构既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不利于环境保护。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华南地区的这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燃油机组将逐步减少和淘汰。

总体而言传统的燃料油消费行业如印染行业在燃料油市场上已完全消匿;陶瓷产业用油比例下降到燃料油消耗量的30%以下;燃油发电厂需求大幅缩水,电力行业在市场中比重降低;船工用油稳定增长,同时燃料油加工企业已成为进口燃料油的消费主体。

二、替代能源发展空间扩大

由于前期燃料油价格不断走高导致成本增加,并且使用燃料油容易带来环保问题,替代能源的开发便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替代燃料油的主要燃料是煤、天然气和奥里乳化油等。短期内燃料油替代虽难以大规模展开,但发展前景良好。目前煤市出现供给紧张的态势,并造成煤价上涨。另外以煤替油还受到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煤替代燃料油的规模将受到影响;但随着西气东输、广东LNG 项目以及与委内瑞拉奥里乳化油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燃料油替代规模会逐步扩大,特别是在发电领域。根据有关部门的和一些部门的预测,今后国内发电领域燃料油需求将有所下降,但占我国燃料油需求近1/4 的交通运输领域燃料油需求会因水上运输业的发展而有所增长;化工、建材以及钢铁等领域因其快速发展、替代燃料增长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燃料油需求在短期内仍将保持稳定。西气东输工程使部分电厂的燃料改为清洁性能较好的天然气。此外,进口LNG 项目的投产,也将进一步减少发电 方面的燃料油需求。

三、燃料油市场规模有所萎缩

中国今年的石油需求量占到世界需求总量的46%左右,增幅达到6.1%。但其中燃料油由于现行的价格机制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需求有所下降。

现货市场规模的缩小传导至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上,使得成交量及持仓量出现一定的下滑迹象。 造成成交量及持仓量下降的原因还有:2006 年上半年曾出现几次沪燃油价冲高、成交放大的行情,但是每次都遭遇了现货商保值抛盘的狙击,投机户在油价回撤时损失较为严重,信心受到很大影响。实盘的打压影响了投机力量的热情度。不过上海燃料油作为国内唯一的石油期货品种,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仍有望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进入,继续寻求发展。

第四部分 2007 年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2007 年世界经济基本向好,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有所放缓,主要受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消费和住宅投资增长进一步走弱、及美元下跌等影响。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世界石油供需均衡的前提下,油价再次冲击前提历史高点的可能性极小,阶段性回调格局已经形成。同时受国际局势,季节性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7 年将延续振荡调整。预计2007 年原油价格总体将维持在55-68 美元/桶的区间内波动。

而沪燃料油的运行区间在2007 年则将更趋于稳定,受国内现货基本面影响的程度将高于2006 年。

英国原油UKOIL和美国原油USOIL的区别?哪种原油的交易成本更低啊?

国家发改委今日发布关于降低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11月16日零时起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下调310元/吨,柴油下调300元/吨。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3元和0.26元。

据介绍,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是按照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发改委称,9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受美国大选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11月初,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英国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跌至每桶85美元和105美元。截至11月14日,国内油价挂钩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下跌超过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据此,国家决定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发改委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保持合理库存,加强综合协调和应急调度,保障成品油的市场稳定供应。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2009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一览:

2013年02月25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90元;

2012年11月16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10和300元;

2012年09月1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50和540元;

2012年08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90和370元;

2012年07月1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420元和400元;

2012年06月0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530元和510元;

2012年05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30元和310元;

2012年03月2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涨600元;

2012年02月08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涨300元;

2011年10月0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

2011年04月07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

2011年02月2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50元;

2010年12月22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10元和300元;

2010年10月26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230元和220元;

2010年06月0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

2010年04月14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20元;

2009年11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480元;

2009年09月3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190元;

2009年09月02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

2009年07月2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

什么是欧三 欧四 有什么区别吗?油耗也不一样吗?

英国原油和美国原油在福汇外汇都可以找到,他们的产品代码分别是UKOIL和USOIL。英国原油又被称为布伦特原油期货,是世界上通行的原油期货合约,他参考的是伦敦期货现货石油合约的价格。美国原油又被称为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是一种基于纽约商品轻质低硫原油合约的价格。

二者的区别:Brent原油多数时间内跟随WTI原油走势,少数时间出现背离或影响WTI原油价格。据悉,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现货市场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涵盖世界上原油交易量的80%,尽管当下纽约原油价格日益重要,但全球仍有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伦特原油为基准油作价。

从品质和价格上来说,布伦特原油和美原油连非常接近。从近10年的原油价格统计上来看,两者几乎涨跌同步,布伦特原油一般比美原油连低5%左右。例如:1998年布伦特油价在13.43美元,而美原油连价格则为14.53美元;2004年两者分别涨至38.29美元和41.60美元。从数据上看,两者涨跌基本同步,且价格差也均在5%左右。

总而言之,美原油连是基于美国市场的期货定价基准油,而布伦特原油则是基于欧洲市场的现货市场基准油,两者区别甚大但又有相通之处。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中国油脂行业是怎样逐步被外资控制的83

欧三:

网友提问:我指导杜专家您参加过我国wto入关的汽车问题的谈判,我想请问,在这个过程中,使您最兴奋的一件事情、 使您最高兴的一件事情、 使您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14:49]

[杜芳慈]:我认为这个网友的提问有一个很重要的,因为汽车排放在人的呼吸带,所以汽车排放的污染对人的危害比较大。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解决汽车排放问题,有义务不断改善汽车排放。 [14:46]

[杜芳慈]:欧三排放标准和欧一、欧二是一样的,主要有:一氧化碳、炭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对于柴油车而言还有可吸入颗粒物 [14:44]

[主持人]:网友提问:欧三主要控制的是什么排放成分呢? [14:42]

[杜芳慈]:欧三标准,即有乘用车也有商用车。即有汽油发动机也有柴油发动机 [14:40]

[主持人]:欧三标准,即有乘用车也有商用车。即有汽油发动机也有柴油发动机 [14:39]

[主持人]:网友提问:请问杜专家,欧三标准是只对轿车的吗?在北京的卡车是否也有相应要求 [14:38]

[杜芳慈]:所以让我预测具体涨多少钱,预测不出来 [14:37]

[杜芳慈]:从成本的角度来说,肯定比现在的贵,那么从价格政策来说,比如为了稳定物价,为了绿色奥运,也可能会有补贴措施,来维持他,所以是不是贵,贵多少,要看石油行业国家政策制定的趋向了 [14:36]

[主持人]:网友提问:欧三的油会是多少钱?是否能够预测一下? [14:34]

[杜芳慈]:而且,美国的排放标准,是非常复杂的,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说清楚的。 [14:32]

[杜芳慈]:比如说,美国有零排放的要求,在欧洲就没有 [14:30]

[杜芳慈]:欧三,欧四是欧州的排放要求,美国不是欧洲的要求,美国有他一套自己的体系,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基本概念,美国的加洲是世界上排放最严格的。 [14:29]

[主持人]:网友提问:请问杜专家,美国现行的的排放指标是什么?是欧三,欧四,还是更高 [14:28]

[杜芳慈]:是这样的,在发达国家,对排放非常低的车辆是有奖励的。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做法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国家汽车工业技术水平低,规模比较小,所以现在是把这个奖励直接给你制造商了。 [14:27]

[主持人]:网友提问:我国将来有可能对低排放车辆有所奖励吗? [14:25]

[杜芳慈]:所以呢,我认为改造在用车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不希望再有这种事情发生! [14:24]

[杜芳慈]:那时限制的应该是超标的车。如果欧三的车排放特别高,也应该限制 [14:23]

[杜芳慈]:但是,限制行驶到有可能,那时要在大气污染出现报警的情况下,那时应该限制所以车的行驶,不应限制莫一种车的行驶 [14:22]

[杜芳慈]:你只能限制人家的使用,不能限制人家的拥有。所以一个新标准的出台,要求改造老车,是不合理的。严格说是违法行为。 [14:21]

[杜芳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新车新标准,老车老标准是国际惯例! 一个新标准出现,要求没有达标的老车(在用)都达到新标准,这是违反我们国家新宪法的做法。 [14:19]

[主持人]:请问专家,我听说以后达不到欧III排放标准的车都不让上路了。特别是长安街,还有二环主路? [14:18]

[杜芳慈]:但是有一点,我看是肯定的,就是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是肯定的。 [14:16]

[杜芳慈]:是这样,目前北京市还没有实施欧三,全国估计要到2008年才能实施欧三标准,所以新规定可能是欧三的问题,那么欧四,欧五,还要看欧三实施的情况。 [14:15]

[主持人]:网友提问:听说您曾从事过多年行业管理工作,对的宏观管理比较了解,国家将对排放会有什么新规定? [14:14]

[杜芳慈]:欧三的实施,肯定会对汽车制造厂商的成本有一定影响,可以说是增加的成本 [14:10]

[主持人]:欧III实施后,对汽车企业意味着什么?技术革新?成本增加? [14:09]

[杜芳慈]:那么,实施欧三标准的燃油,石化的成本肯定会长的。我个人认为,油价会上涨! [14:09]

[主持人]:那么油价是否还会提高呢? [14:07]

[杜芳慈]:那么除了排放标准外,使用不符合排放的油,同样会对汽车的寿命和使用存在很大问题。 [14:07]

[杜芳慈]:目前,从我们得到的用户数据来看,普遍在4-5万公里之后,排放就超过欧二标准了 [14:06]

[杜芳慈]:但是呢,不是说没有欧三的油这车就不能开了。如果用欧三的油这车在16万公里以后,排放依然达标,不用可能就不能完成了 [14:05]

[杜芳慈]:是的。 [14:04]

[主持人]:有人说,汽油不好,发动机再好,排放仍然有可能不达标。 [14:04]

[杜芳慈]:是这样的,润滑油和排放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和燃油相比起来,还是比较小的。使用什么样的油主要和发动机有关系。并不是实行欧三了,就必须使用高档次的机油 [14:03]

[主持人]:欧III车必须选用磷含量非常低的SL级发动机油,是这样吗? [14:01]

[杜芳慈]:实施欧三,就必须使用欧三标准的油,没有欧三标准的油,就不具备实施欧三的条件 [14:00]

[杜芳慈]: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要抓主要矛盾,首先应该把大的污染解决,同时对汽车污染进行治理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实际上实施欧三对北京的大气的改善作用并不是很显著 [13:59]

[杜芳慈]:那么什么时候北京变成以汽车排放污染为主的城市呢?当北京的主要工业迁出北京,特别是首钢搬家后,汽车可能就会上升为汽车的首要污染源 [13:58]

[杜芳慈]:北京是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和沙尘颗粒物污染为主,以汽车污染为复 混合型污染城市 [13:56]

[主持人]:那么主要的污染是什么呢? [13:55]

[杜芳慈]:这要从两方面来看,从绿色奥运来看,我们需要实施欧三。从大气的实际状况来看,从八十 年代中,到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新的概念,北京市的汽车污染从来不是首要污染源! [13:55]

[主持人]:有人说,北京实施欧Ⅲ有点超前。您怎么看呢? [13:53]

[杜芳慈]:这一点在我们国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我们国家新是达标了,但是在用车的排放是非常不好的,没有人进行时时的监测。 [13:52]

[杜芳慈]:保证所以正在使用的车都能达标。 [13:51]

[杜芳慈]:就标准数据来说,一氧化碳的指标量来说,欧二比欧三还要严格。实际不这样的,原因是试验方法改变了。那么欧二和欧三,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OBD,OBD是对正在使用的车进行排放监测 [13:51]

[主持人]:欧Ⅱ和欧Ⅲ是不是差别也不大呢?主要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13:47]

[杜芳慈]:所以,我认为新车本身的排放降低,在30%左右。 [13:46]

[杜芳慈]:也就是说,新车的降低量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降低量是不一样的。 [13:46]

[杜芳慈]:而达到欧二的车还是降低的一部分,实际上这是数字不是简单的计算实施什么标准就能降低的量 [13:45]

[杜芳慈]:那么这个数还要和车辆包有数和每辆车的行驶里程的积才是降的总量 [13:44]

[杜芳慈]:所有 欧二和欧一比降低的绝对量是一个比例的问题,绝对量并不多,所以要评价是安比例来说,那里绝对量是从2.72克降到2.2克,每辆车每公里。 [13:43]

[杜芳慈]:如果说,到欧一的时候还剩下20%的话,那么到欧二的时候是在欧一时降低了多少? [13:42]

[杜芳慈]:实际上欧一标准比治理前降低了80%~90% [13:41]

[杜芳慈]:实施一项排放标准,怎么比较他的效果呢,国际上是和治理前的状况作比较,如果治理前是1,现在实施标准后是0.5,那么就是降低了50% [13:40]

[主持人]:有人说实行欧Ⅱ排放标准替代欧Ⅰ排放标准,对空气质量改变不多,是这样的吗? [13:39]

[杜芳慈]:第三实施欧三要求高品质的燃油,实施欧三对油品行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13:38]

[杜芳慈]:第二,欧三和欧二比汽车的技术有一个大的提高。 [13:37]

[杜芳慈]:实施一个排放的标准,第一个影响是环境的影响,实施欧三排放标准肯定会对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好处! [13:37]

欧四

欧四标准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从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将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标准由现在的欧洲I号改为欧洲II号,到2008年,则正式实施欧洲III号标准

微粒滤清器应用于多款梅赛德斯柴油机轿车

创新性滤清器系统运行时无需添加剂

创新性滤清器系统具有日常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和高效等优点

从2003年10月起,在其畅销的柴油机轿车中,梅赛德斯-奔驰将率先应用达到欧IV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微粒滤清器。

梅赛德斯-奔驰研制的微粒滤清器系统在运行时无需添加剂,因而无需考虑定期更换问题,在经过很长的行驶里程之后依然保持有效。

戴姆勒-克莱斯勒管理委员会成员及梅赛德斯汽车集团总裁Jürgen Hubbert教授说:“我们在全球率先推出的微粒滤清器不仅能够达到欧IV排放标准,而且几乎完全消除了微粒排放,这将应用于我们在车队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柴油发动机。”

在德国,梅赛德斯-奔驰的达到欧IV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微粒滤清器的售价为580欧元(含增值税)。在这种车辆首次登记注册时,德国、英国、比利时、瑞典和荷兰的消费者将享受税收优惠,这将大幅减少额外成本,甚至能够完全抵消额外成本。

无需燃油添加剂即可实现滤清器效果

对于梅赛德斯-奔驰而言,使用寿命、日常实用性和燃油消耗量是微粒滤清器系统开发的关键标准。因此,基于添加剂的滤清器系统根本不能达到其要求。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虽然这种燃油添加剂改善了积聚于滤清器中微粒的燃烧,但是滤清器通道中的残留碳灰却无法回收。在经过较长的行驶里程之后,这些碳灰会阻塞滤清器,导致排气背压增大,从而增加燃油消耗量,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发动机的性能不断下降。

用梅赛德斯-奔驰微粒滤清器系统之后,在较长的行驶里程中则无需额外的维护措施。该滤清器根据要求通过调节发动机的各种控制功能进行还原,例如燃油喷射,进气节流阀,排气再循环,以及增压压力调节。这样就可以升高排气温度,并烧掉积聚于滤清器中的微粒物。测试结果显示,在行驶较长的里程之后,该滤清器的残留碳灰比添加剂式滤清器系统减少了75%。此外,无硫燃油和特制机油则意味着这些柴油机微粒滤清器将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致力于降低各种排放物和燃油消耗量

梅赛德斯-奔驰以其新型微粒滤清器和新型CDI发动机(以共轨式直接喷射、四气门技术、排气再循环和氧化催化转化器等特性而著名),从1995年以来成功地将微粒排放降低了87%。从2005年起,欧IV标准规定气体排放限值进一步降低84%。

Jürgen Hubbert教授声称:“同时降低废气排放和燃油消耗量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为了充分发挥未来的巨大潜力,我们不仅需要尖端的发动机技术,而且需要清洁燃油和新型燃料,例如我们最近为柴油发动机推出了‘Biotrol’燃料,这种燃料用可再生原料制造而成,可以充分燃烧。”

中粮集团是中国粮食进出口的官方代表,最初的发展靠的是经济所赋予的特权。中国油脂行业的发展和逐步与国际接轨要从曹万通掌门的时代说起。随着中国的改革,中国的油脂行业也需要深化,满足老百姓更多的食用油需求。借助外资成了一条捷径。中粮在80年代中期开始与嘉里集团接触,并在80年代末与嘉里集团在香港合资成立鹏利公司(其中嘉里51%,中粮49%)。由鹏利公司与中粮在国内合资(鹏利80%,中粮20%)建立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从资本结构上中粮控股。南海油脂仅仅是一个精炼厂,投资规模小,在深圳蛇口保税区内以精炼进口大豆毛油为主。但南海油脂赚到的钱却是投资的无数倍,或者说嘉里粮油通过这个厂赚到了大把的银子。途径是走私。

因为当时国内外油脂差价非常大,国内大概买到3.5---4元每市斤,而国外当时的油脂价格大概在4000元每吨,也就是2元左右每市斤。而棕榈油更是只有2000元不到每吨。南海油脂由于处在保税区内,其进口毛油精炼后如果在境内销售就必须补交高额的关税,而出口则可以免征关税。

举个例子:进口一吨4000元每吨的毛油,精炼费200元么吨。成本是4200元每吨。如果在境内销售需要交40%左右的关税,而出口的话则一分钱不用交。走私的利润就在这40%的关税。如果交了关税,批发到零售的差价在国内就是正常的。

南海油脂将毛油精炼加工后,报关出口,出口给嘉里粮油在香港或者其他地方的公司,而实际上这些油在蛇口港装船后根本就是在海上兜一圈就回到一些偏僻的海边,由事先联系好的境内走私人员卸货,然后在国内销售。当时的走私规模是空前的,一些广州的农民主要是潮汕和新塘地区的农民通过走私成了亿万富翁。而参与走私的还有当时国营的各省市油脂公司,他们从走私贩手中购买走私油,然后再内地各省市批发零售,赚取差价,获利不菲。走私油脂的高峰在94年前后,南海油脂造就的走私千万富翁无法统计,也就是在那几年,因为走私油猖獗,内地的榨油厂无法与之抗衡,纷纷停止生产转而成了走私油的精炼厂或者中转地。而当初山东河南一些种植大豆的区域逐步放弃大豆,以至于到今天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已经很难看到有大豆种植,而这里在90年前曾经有着规模的大豆种植。

为什么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粮不制止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走私,因为南海油脂虽然中粮控股,但经营权实际上是一致在嘉里集团手中。最初掌门人郭孔峰(郭鹤年的侄子)后来成为新加坡威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如今是国内最大的大豆进口商。后期掌门人李福官也为南海的发展付出了几乎是自己的半生。功过无法评估,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本身就不是黑和白那么简单。而南海油脂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中国油脂贸易行业的创始者,曾经一年销售50亿在95年排在北京吉普和贝尔电话之后名列中国合资企业第三名。中粮对于南海油脂的失控最终导致了嘉里集团的走私失控以及金龙鱼品牌的所有权丢失。

南海油脂让曹万通的中粮学到了一些国际油脂贸易的规则,也培养了一批人才(中粮曾经派过一批人在南海油脂工作,后被嘉里系人马驱逐),而且当时的中粮仍没有与国际农产品巨头也就是大豆贸易商有直接的合作关系。于是最终在香港成立嘉银国际(实际是中粮在香港的子公司)并与中粮合资在天津塘沽成立北海粮油,从而开始直接面对国际上的贸易商。并注册福临门品牌,开展小包装销售。

随着与国际大豆商的接触和国内市场的日益膨胀,以美国为背景的国际农产品巨头开始了中国的布局,中粮成为其中一枚重要棋子。此时的中粮已经进入周明臣时代。中粮被国家推入市场大潮中,进入市场的中粮首要任务是赚钱,而只有精炼车间的北海粮油远远不能满足中粮对于利润的追求。而国际大豆商也需要中粮的背景展开在国内的布局,于是双方一拍即合(ADM和中粮),成立了后来巨无霸的东海粮油张家港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榨油工厂。由于中粮没有榨油厂管理经验,新加坡威尔玛公司作为合资一方承担了工厂初期建设和启动的管理方。(威尔玛公司的老板就是南海油脂第一任掌门人郭孔峰)。

不过这一次中粮没有重蹈南海油脂的覆辙,在企业刚刚进入正常运转的1999年(工厂年开始投产)就安排张东风接管了工厂的管理权。而东海粮油也成为中粮油脂项目最赚钱的投资。也是周明臣在中粮难得一见的亮点之一。而周明臣此时并没有看出国际大豆巨头的险恶用心,在第一轮的布局完成后(收买了嘉里集团和扶植威尔玛作为其进入中国的一个代理人以及打着合作的名义完成将中粮转换为其国内代理人),开始了第二轮的布局(横扫国内中小型榨油厂,然后进行并购),于是有了2002到2003年的大豆暴涨暴跌行情。当时中国榨油行业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中粮船大抗风浪,在巨亏之后扛住以及九三集团因为大部分原料为东北大豆外,全部崩溃。如果不是中国临时成立转基因办公室限制转基因大豆进口,从法律上给予国内大豆商赖账的理由,恐怕国内大部分进出口贸易商都要跳楼。而此时,中国乃至中粮才开始有所觉察。而周明臣的下课与此恐怕不无关系。

宁高宁在04年空降中粮开始了中粮的宁时代,选择宁高宁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其美国留学经历和香港华润的操作基本能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但单从宁高宁入主中粮以来的所作所为,证明外行指导内行毕竟还是有些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产业。宁高宁的高调并不足以弥补其在战略上的失误。

1. 国内中小型油厂被威尔玛(国内的益海集团)收购。其实在02-03危机之后,中粮有足够的资本和机会去收购国内的中小型油厂,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而中粮的裹足不前(也许是根本没有认识到)为威尔吗和国际农产品贸易商提供了机会。在03-05年两年的时间里,威尔玛收购了国内不下30家中型油厂。

由于前期的巨亏,这些油厂为了生存亟待有资金的注入盘活。而威尔玛公司几乎用很小的代价(甚至一些工厂只需要威尔玛提供原料作为启动资金就可以转让股权甚至管理权)。一些国际大豆商也借机收购了一些油厂开始直接进军中国市场。

而这些本来是中粮扩张的机会。因为地方可能更愿意与中粮这样由背景的企业合作。

在去年和今年这一轮的涨价过程中,威尔玛和如邦吉这样的大豆商已经可以在国内市场施展影响力,推动价格不断上涨。从而为国际价格上涨制造借口(中国需求)。07年10月,发改委曾经联合中粮希望能平抑油价(发改委补贴,秘密进行),但中粮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已经远远不够从而使那次价格干预直接流产。

此次涨价预计对中国的影响不会是最大的,但绝对会影响到国内小型油厂,为国际大豆商在中国的布局创造第二次机会。而此次中粮的应对似乎仍盯在具体的商业操作行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