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倒挂指的是什么?

2.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6.18周五原油为何暴涨,是什么支撑了油价

4.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现状

5.06年发生的中东沥青问题知情人士请进

茂名中石化95油价今日价格_茂名今日油价95汽油

全国中石化加油站总数已达到三万一千零三十座。

中国石化加油站数量排名世界第三位;国有石油巨头中石化上缴暴利税八十七点五亿元人民币,并新增了八百一十一座自营加油站;中石化加油站数量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二点八万座,排名世界第三位;全年实现国内成品油经营量一点一二亿吨,同比增长百分之六点八,得益于国际高油价。

中石化分支机构:

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分公司、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中原油气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武汉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冠德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参股子公司:中国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茂名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油价倒挂指的是什么?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聚焦1983年至200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波澜壮阔。在这不平凡的二十年里,中国石化历经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练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石化工业生机勃勃。为了用好一亿吨石油,集中力量办大事,1983年2月党中央、院决定组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对全国重要的炼油、石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实行集中领导、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同年7月12日,由全国各地39个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成立,我国石化工业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石化总公司成立后,以“改革、开发、振兴”为己任,充分发挥集团化联合优势,团结奋斗,开拓前进。一方面,广泛筹措资金,组织重点工程建设。到“七五”末,大庆、齐鲁、扬子、上海等30万吨乙烯工程和镇海、乌鲁木齐、宁夏等大化肥工程全部建成投产,洛阳、广州、镇海等炼油工程和上海石化二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振兴石化的“第一战役”初战告捷。原油加工能力由9588万吨扩大到1.24亿吨,乙烯生产能力由59.5万吨扩大到182万吨,石油化工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围绕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广泛开展装置等达标活动,并成功开发了具有同期国际水平的重油催化裂化、缓和加氢裂化、催化裂解等炼油工艺技术和乙烯裂解炉技术,重要装备和“三剂”国产化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改革,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从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赋予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抓住基层建设不放松,建立并落实经济责任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夯实了企业管理的基础,保持了生产建设的稳定发展。到1990年,石化总公司圆满完成院批准下达的“三二九”承包任务(即在1985至1990年,总投入300亿元,总产出900亿元,1990年当年实现利税200亿元),为国家财政提供了积累,为企业发展积蓄了后劲,为振兴石化奠定了基础。

进入90年代,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石化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石化总公司围绕过好市场关,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严治内,加快建设支柱产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实行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股份化经营,进一步完善两级法人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海、镇海、燕山、齐鲁、扬子等企业进行整体或局部改制,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转换机制,促进发展。同时,加大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在重点工程建设上,集中力量组织了振兴石化“第二战役”,建成了安庆腈纶、福建炼油、辽化二期、茂名乙烯、九江化肥和一批深度加工和储运设施项目;推广燕山乙烯、镇海炼油等改造的经验,完成了扬子、上海、齐鲁、大庆等乙烯改造,走出了一条消除“瓶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在进入市场上,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扩大加工进口原油,促进产销一体化,大力开发新产品,创造条件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在科技开发上,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科技攻关,内部扬长避短,外部取长补短,极大地促进了科技进步,到“九五”末,炼油技术基本可以立足国内,石油化工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一批炼油、化工催化剂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在内部管理上,坚持“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基层建设和以资金、成本管理为中心的专业管理,开展生产装置、专业和企业全面达标活动,进一步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推广邯郸钢铁厂和上海石化、镇海炼化等企业的经验,促进了企业管理整体水平上台阶。经过进一步改革、发展、提高,石化总公司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资本重组此起彼伏,跨国公司实力更加强大。党的十五大后,党中央、院审时度势,决定对石油石化行业实施战略性改组。1998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时重组成立,分别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这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石化集团公司成立后,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线,以市场为基础,进一步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效益,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集团的目标迈进。2000年2月,经过整体重组改制,石化集团公司集中主业和优质资产创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中国石化先后在境外、境内发行 H股和 A股,在纽约、香港、伦敦和上海上市,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进入了国内外资本市场。2000 2002年,通过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改制分流等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减员增效,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职工队伍结构。与此同时,根据一体化产业链、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等新特点新变化,石化集团公司不断完善、营销、投资、科技和人才等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严谨投资,大力提高经济效益,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东部老区连续6年实现储平衡有余,油气产量稳定提高,西部新区勘探取得战略性突破,序列得到改善。炼油化工方面,完成了加工含硫原油、成品油质量升级等炼油改造,特别是燕山、上海、扬子等乙烯第二轮改造,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成品油销售方面,通过收购、新建、改造等方式,大力发展终端网络,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石化集团公司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与国外大公司的合作,一方面引入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合资建设世界级石化项目,加快自身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走出去”开发国外,开拓国际市场。

经过二十年改革发展,中国石化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1983年的石化总公司,业务囿于炼油化工,资产总额210亿元,销售收入272亿元,实现利税107亿元。2002年的石化集团公司,已是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营销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资产总额5769亿元,销售收入3780亿元,实现利税543亿元。2002年,石化集团公司位居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企业第70位。

回首二十年发展历程,中国石化的每一步巨大跨越,都离不开党中央、院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二十年来,李人俊、陈锦华、盛华仁、李毅中、等同志和中国石化历届党组的同志一起,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政治,谋大局,牢记国有大企业的责任和办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业绩。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会点上,回首往昔,我们备感自豪;放眼未来,我们满怀。中国石化二十年的辉煌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对照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尤其是超大型石油公司,中国石化的经济规模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石化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严峻的竞争考验。最大的机遇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石油石化工业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大的挑战就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更加开放,国内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外大公司的全方位竞争。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机遇,趋利避害,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缩小与国外大公司的差距,积极应对挑战,赢得竞争的主动权。目前,中国石化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调整完善今后的发展定位和中长期目标,坚持“改革、调整、创新、发展”的方针,从战略上和策略上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把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建成主业突出、资产优良、股权多元、科技创新、管理科学、财务严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存续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自立生存发展。与之相应,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为资产管理规范、高效、精干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力争到2020年,把中国石化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相信,中国石化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定能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创造新的辉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石化走过的是不平凡的过去,迎接的将是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油价倒挂,就是说原油的价格高于提炼后的成品油价格

市面缺油但库存充足

3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因柴油供应告急,广州许多民营加油站几乎都挂出了“暂无柴油”的牌子,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不时出现断供现象,不少货车排长龙等着加柴油,甚至引发部分路段塞车。

与此同时,深圳、佛山、中山等地也均出现不同程度柴油紧缺现象,各地民营加油站大部分已没有柴油供应,油品供应主要来自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实行限量供应。

国内外油价倒挂是主因

对于目前出现的柴油紧缺,广东省经贸委电力能源处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今年受雪灾影响电力缺口大,成品油需求恢复较往年要快;同时,成品油需求旺盛。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连创新高,已破110美元/桶大关,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炼厂加工亏损,地方小炼厂基本停止加工。

对此,进口、批发及零售出现的价格倒挂是不争的事实。中石化集团副总经理周原在“两会”期间表示,当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时,中石化集团每销售1吨汽油的亏损额高达2000元人民币,而销售柴油的亏损比汽油更高。

不过,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却认为,这一波柴油紧缺行情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对调价预期的普遍高企。

“要么调,要么不调,政策一点都不明晰,大家都在朦胧炒作。”姚达明说。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最高一度突破110美元/桶,这使市场普遍认为近期油价要涨,甚至有市场传闻两大集团已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上调成品油价格申请。

姚达明表示,市场对成品油涨价的心理预期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油品经营商开始故意囤油,社会加油站纷纷减少了柴油投放量。

实际上,在上次成品油调价之前,广东也都出现过类似油品紧缺现象。去年1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通知,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而在此次调价宣布之前,珠三角城市油品紧缺程度远远超过此次。

中石化广东公司甚至提醒,国家物价部门已明确表示,近期煤、电、油都不会调价,请消费者不要有涨价的恐慌心理,导致盲目抢购油品。

中石化:供应短缺正在解决

有媒体报道称,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柴油供应已出现了普遍紧张,深圳、珠海、东莞、杭州、南京、宁波、福州、绍兴、南宁、玉林、武汉等12城市柴油供应告急。对此,中石化集团多位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这一局面正在协调和解决。

根据记者了解,中石化集团近期的供应一直保持着增长。以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为例,其今年1到3月份,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投放广东市场将超350多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万吨,增长12.8%。

该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其中公司的零售投放比例就比去年同期增加51万吨,增长21.5%。“特别是3月份,将投放125万吨,比2月份增加27万吨,增加21.7%,其中零售比2月份增加22万吨,增加27%,努力稳定成品油市场供应。”

另外,3月份的前15天,中石化广西石油分公司对广西柴油投放量比2月同期增长87.45%,比上年同期增长40.26%,增幅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而目前就深圳市场来说,每天供应当地的汽、柴油总量达8000吨左右,比平时增长约10%~15%,其中柴油库存量有10吨,还有2吨近日到货。

中石化深圳石油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深圳汽柴油库存在15天以上,对保证深圳本地市场柴油供应没有问题。中石化深圳石油公司已增加了深圳市场的汽、柴油供应量,比平时增长约10%~15%。

既然库存充足,为何还出现无法加油的现象呢?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道,当前,由于社会加油站普遍停供、限供,社会消费大面积向两大集团转移,造成两大集团供应压力加大。

所以,广东石油分公司保证属下油站不停供,但由于受加油站罐容以及车辆运力所限,为保证过往车辆都能加上油,在个别路段和个别时段,加油站不得不取定量加油的措施,排队加油的现象偶有出现。目前,该公司的油库、码头、铁路专线24小时作业,做到随到、随装、随卸、随运,及时将输送到供应一线。

茂名石化总经理李安喜也表示,尽管炼油巨额亏损,但仍千方百计增产市场紧缺的柴油。茂名石化正在使月加工量保持在110万吨至120万吨,每日加工原油约3.6万吨,超过了设计能力。在柴油装置方面,该公司也保持两套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最大负荷运转,使每月柴油产量保持在40万吨以上,同时公司降低库存,减少柴油半成品库存近3万吨,增加了对市场的柴油供应量。

广东油气商会的人士也表示,海南当地的油气供应充足,而且当地也在通过成品油管道向广东地区输送更多油品,保证珠三角的供应。

油荒真的来了吗?

部分地区再现柴油紧缺,中石化和中石油在保证供应的过程中,依然还未能让人满意。油荒真的来了吗?实际上,正是因为国际柴油价格倒挂、两大集团保批不保社会,而造成南方部分地区连续几年频繁显现加油难的情景。

当然,原因不止于此。由于雪灾来临,电力短缺,各地电厂包括燃油电厂已经开始加足马力生产。一位广东油气的业内人士说,现在正在向燃油电厂发放补贴,来保证广东当地电力的供应。另外,这一阶段正值春耕季节,柴油供应也开始增加,这都为紧张埋下了伏笔。

同时,调拨成品油不足、运力不够以及部分城市成品油短缺对其周边地区的供给压力太大,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成品油供应不够的现实原因之一。

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包括炼油业务的中国最大上市企业,这两年的成品油生产和供应都在上升。

去年,中石化的国内成品油总经销量达到了1.1939亿吨,增长6.9%,其中零售量增长6.18%,为7662万吨;柴油产量为6008万吨,增长3.84%,其原油加工量上升了6.33%,达到1.5558亿吨。

中石油的2007年各项指标也创出历史新高。其去年共加工原油8.24亿桶,比上年增长4.9%;生产汽油2202万吨,煤油202万吨,柴油4735万吨。

那么,为什么我国还会出现成品油加油站的短供、少供现象呢?其实,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原油价格高企,再次让人们看到了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痼疾。

当然,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稳定的价格,减少人们在汽、柴油所支出的成本,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大量炼油厂承受着亏损。

尽管从去年中石油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其炼油业务的亏损额已在降低,但这是在去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不高的情况下,所呈现出的业绩。中石油、中石化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业绩让人担忧。

原油价格高企,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的平均差距目前可能在1500元/吨左右,高峰时几乎越过了2000元/吨。

两大石油公司保障国内成品油零售供应,在亏本情况下炼油。相比之下,地方小炼厂因为原油价格太高,基本停止加工成品油,只将少量可以实现市场价格的燃料油进行高位抛售。

这就造成中石油和中石化在紧张时对外惜售成品油。因为如果大量销售成品油,那么由于人们预期国内将很快调整成品油,油商们的利润将会被放大,囤油可能性增加,必然会造成市场的进一步恐慌。

简单来说,目前每吨油的利润在100元左右,按照国内成品油几次调整的惯例,每吨上调500元,那么成品油贸易商就会赚取更多的差价。但当他们拿到了更多之后,对于社会供应将会是一个考验。

6.18周五原油为何暴涨,是什么支撑了油价

一、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

1.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1.0,天然气储量接替率4.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中石油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国内第6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91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年末的累计探明可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3.56亿吨油当量。

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中石油生产原油1.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石油的油气总产量达到1.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9%。中石化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中石化“走出去”战略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1.2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3.4%,比3年前增长了21%。

2.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4.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3.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3.07亿吨,比上年增长6.3%,但增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16亿吨,增长4.8%;中石化加工原油1.46亿吨,增长4.6%。

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比上年增长4.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559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柴油产量为11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2.9%。中石油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汽油产量为2408.3万吨,增长4.81%;柴油产量为4605.17万吨,增长2.53%;煤油产量为333.45万吨,增长4.8%。中石化约生产成品油1.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2546.0万吨,增长1.37%;柴油产量为6161.58万吨,增长5.83%;煤油产量为635.40万吨,下降4.15%(表1-1)。

由于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了乙烯产能建设的步伐。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量达到941.2万吨,增长22.2%。其中,中石油的产量为207万吨,增长9.5%;中石化为633万吨,增长15.3%,排名世界第4位。长期以来,我国的乙烯领域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主导,但随着中海油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于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后,其在2006年的乙烯产量就达到了64.62万吨。我国乙烯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现雏形(表1-2)。

表1-1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

注:①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煤油数据略有出入;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6年的燃料油产量为626.1万吨,比上年增长10.7%。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表1-2 2006年中国乙烯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三大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网站。

2005年国家发布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使我国炼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势头更加迅猛。我国一大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或启动。吉林石化70万吨/年、兰州石化70万吨/年、南海石化80万吨/年、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抚顺石化10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镇海炼化具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为43.5亿美元、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结束了中海油没有下游石化产业的历史。

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大连石化新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炼化工业正在向着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不断推进。

2006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运销衔接,优化流向,继续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增加市场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零售量达4702万吨,同比增长23.3%。中石化销售成品油1.12亿吨,增长6.7%。中石油加油站总数达到18207座,平均单站日销量7.8吨,同比增长16.7%。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在2006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3位。

4.国际合作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有了很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

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化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主力探区的滚动勘探,稳步开展乍得等地区的风险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储量6540万吨。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稳产,加快新项目上产,形成了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业量和权益产量分别为5460万吨和2807万吨,同别增长1877万吨和8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为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38亿立方米,同比约分别增长1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在苏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钙、高酸原油延迟焦化装置,3/7区长输管道工程也投入运营;该公司还新签订乍得、赤道几内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项目合同,中标尼日利亚4个区块;海外工程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额31.9亿美元,业务拓展到48个国家,形成了7个规模市场。在国内,中石油与壳牌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并向外输送天然气。

中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资约500亿元,获得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正在执行的海外油气项目达到32个,初步形成发展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权益石油可储量5700万吨,权益产量达到450万吨。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场,成功中标巴西天然气管道、伊朗炼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美元,成为中国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将把福建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来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时建设8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并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此前,中石化与BP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巴6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

目前,在能源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找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随着国对石油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油的旅途上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

5.管道网络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建设继续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地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

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使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长度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线已敷设完成。

成品油管道:国家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管道全长1842千米,年设计量为1000万吨;干支线全长670千米、年输量300万吨的大港—枣庄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贯通输油,管道全长1143千米,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将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区所属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东兴炼厂和海南石化等炼油基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共享,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006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为260万吨的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的购销协议,得到落实;一期工程年进口量为300万吨的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并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在我国,经国家核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10余个。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气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LNG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

6.科技创新投入加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石油企业努力实现稳定、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获得重大突破,EI-Log测井装备和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研制成功。这两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中石油全年共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项,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600项。2006年,中石油优化科技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令人瞩目。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架构,相继组建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层面的研究院已达到8家,覆盖公司10大主体专业、支撑7大业务发展的20个技术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精干高效、协同互补”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产欧Ⅳ标准清洁成品油的技术研究,为油品质量升级储备了技术;油藏综合地质物理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空气钻井、高效柴油脱硫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一批自主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特别是海南炼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石化自主技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石化及合作单位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石化共申请专利1007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9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申请国外专利项,获得授权61项。

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1.3%,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发现、盘活了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复合油气藏和特稠油油群,该公司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7.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明显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彰显了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和勇气。

中石油与四川省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共同实施‘四川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四川建设成‘绿色能源’大省、清洁汽车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万吨甘薯燃料乙醇、年产10万吨麻风树生物柴油规模”;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面积约为4万多公顷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的供应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20万吨/年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达40万公顷以上,努力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行业的领头军。

中石化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其位于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发基地建成,成为迄今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试验装置,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平台与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攀枝花市签订了“攀西地区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项目”备忘录,投资23.47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国有大企业介入生物柴油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很有益的。

二、中国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

1.油气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油气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人均占有量也较低。根据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盆地新一轮油气评价的结果,我国石油远景量为1085.57亿吨,其中陆地934.07亿吨,近海151.50亿吨;地质量765.01亿吨,其中陆地657.65亿吨,近海107.36亿吨;可量212.03亿吨,其中陆地182.76亿吨,近海29.27亿吨。尽管我国油气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的人均占有量为11.5~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1/6;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为1.0万~1.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1/7。与耕地和淡水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的情形更差些

2.油气分布不均

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根据目前油气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在北方。这种油气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了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5.77%,西北区占13.3%,南方区占0.09%,海域占6.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量的43.2%和39.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量大于l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量30.7万亿立方米

3.供需差额逐渐加大

最近5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5亿吨,比2000年净增1.24亿吨。

到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4.原油收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

俄罗斯的原油平均收率达40%,美国为33%~35%,最高达70%,北海油田达50%,国外注水大油田的收率为50%左右。我国的平均收率大大低于这一水平。原油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内的完全成本,目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组之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一直作为国家指令性指标,为保证产量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有限资金投向油气田开发和生产;而在新增可动用储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对老油田实行强化开,造成油田加速进入中后开发期,综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费用的上升。重组后的中石油,职工总数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这就导致人工成本太高,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很多。预算的约束软,乱摊乱进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没有认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有时还出现成本不实的现象。

5.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6.石油科技水平发展较低

我国石油科技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更差。基础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如地震地层学、油藏描述、水平井技术和地层损害等。另外,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理论尚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如自动化钻井、小井眼钻井、模糊理论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等。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表现为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现状

油价倒挂,就是说原油的价格高于提炼后的成品油价格

市面缺油但库存充足

3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因柴油供应告急,广州许多民营加油站几乎都挂出了“暂无柴油”的牌子,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不时出现断供现象,不少货车排长龙等着加柴油,甚至引发部分路段塞车。

与此同时,深圳、佛山、中山等地也均出现不同程度柴油紧缺现象,各地民营加油站大部分已没有柴油供应,油品供应主要来自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实行限量供应。

国内外油价倒挂是主因

对于目前出现的柴油紧缺,广东省经贸委电力能源处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今年受雪灾影响电力缺口大,成品油需求恢复较往年要快;同时,成品油需求旺盛。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连创新高,已破110美元/桶大关,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炼厂加工亏损,地方小炼厂基本停止加工。

对此,进口、批发及零售出现的价格倒挂是不争的事实。中石化集团副总经理周原在“两会”期间表示,当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时,中石化集团每销售1吨汽油的亏损额高达2000元人民币,而销售柴油的亏损比汽油更高。

不过,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却认为,这一波柴油紧缺行情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对调价预期的普遍高企。

“要么调,要么不调,政策一点都不明晰,大家都在朦胧炒作。”姚达明说。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最高一度突破110美元/桶,这使市场普遍认为近期油价要涨,甚至有市场传闻两大集团已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上调成品油价格申请。

姚达明表示,市场对成品油涨价的心理预期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油品经营商开始故意囤油,社会加油站纷纷减少了柴油投放量。

实际上,在上次成品油调价之前,广东也都出现过类似油品紧缺现象。去年1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通知,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而在此次调价宣布之前,珠三角城市油品紧缺程度远远超过此次。

中石化广东公司甚至提醒,国家物价部门已明确表示,近期煤、电、油都不会调价,请消费者不要有涨价的恐慌心理,导致盲目抢购油品。

中石化:供应短缺正在解决

有媒体报道称,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柴油供应已出现了普遍紧张,深圳、珠海、东莞、杭州、南京、宁波、福州、绍兴、南宁、玉林、武汉等12城市柴油供应告急。对此,中石化集团多位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这一局面正在协调和解决。

根据记者了解,中石化集团近期的供应一直保持着增长。以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为例,其今年1到3月份,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投放广东市场将超350多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万吨,增长12.8%。

该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其中公司的零售投放比例就比去年同期增加51万吨,增长21.5%。“特别是3月份,将投放125万吨,比2月份增加27万吨,增加21.7%,其中零售比2月份增加22万吨,增加27%,努力稳定成品油市场供应。”

另外,3月份的前15天,中石化广西石油分公司对广西柴油投放量比2月同期增长87.45%,比上年同期增长40.26%,增幅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而目前就深圳市场来说,每天供应当地的汽、柴油总量达8000吨左右,比平时增长约10%~15%,其中柴油库存量有10吨,还有2吨近日到货。

中石化深圳石油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深圳汽柴油库存在15天以上,对保证深圳本地市场柴油供应没有问题。中石化深圳石油公司已增加了深圳市场的汽、柴油供应量,比平时增长约10%~15%。

既然库存充足,为何还出现无法加油的现象呢?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道,当前,由于社会加油站普遍停供、限供,社会消费大面积向两大集团转移,造成两大集团供应压力加大。

所以,广东石油分公司保证属下油站不停供,但由于受加油站罐容以及车辆运力所限,为保证过往车辆都能加上油,在个别路段和个别时段,加油站不得不取定量加油的措施,排队加油的现象偶有出现。目前,该公司的油库、码头、铁路专线24小时作业,做到随到、随装、随卸、随运,及时将输送到供应一线。

茂名石化总经理李安喜也表示,尽管炼油巨额亏损,但仍千方百计增产市场紧缺的柴油。茂名石化正在使月加工量保持在110万吨至120万吨,每日加工原油约3.6万吨,超过了设计能力。在柴油装置方面,该公司也保持两套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最大负荷运转,使每月柴油产量保持在40万吨以上,同时公司降低库存,减少柴油半成品库存近3万吨,增加了对市场的柴油供应量。

广东油气商会的人士也表示,海南当地的油气供应充足,而且当地也在通过成品油管道向广东地区输送更多油品,保证珠三角的供应。

油荒真的来了吗?

部分地区再现柴油紧缺,中石化和中石油在保证供应的过程中,依然还未能让人满意。油荒真的来了吗?实际上,正是因为国际柴油价格倒挂、两大集团保批不保社会,而造成南方部分地区连续几年频繁显现加油难的情景。

当然,原因不止于此。由于雪灾来临,电力短缺,各地电厂包括燃油电厂已经开始加足马力生产。一位广东油气的业内人士说,现在正在向燃油电厂发放补贴,来保证广东当地电力的供应。另外,这一阶段正值春耕季节,柴油供应也开始增加,这都为紧张埋下了伏笔。

同时,调拨成品油不足、运力不够以及部分城市成品油短缺对其周边地区的供给压力太大,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成品油供应不够的现实原因之一。

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包括炼油业务的中国最大上市企业,这两年的成品油生产和供应都在上升。

去年,中石化的国内成品油总经销量达到了1.1939亿吨,增长6.9%,其中零售量增长6.18%,为7662万吨;柴油产量为6008万吨,增长3.84%,其原油加工量上升了6.33%,达到1.5558亿吨。

中石油的2007年各项指标也创出历史新高。其去年共加工原油8.24亿桶,比上年增长4.9%;生产汽油2202万吨,煤油202万吨,柴油4735万吨。

那么,为什么我国还会出现成品油加油站的短供、少供现象呢?其实,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原油价格高企,再次让人们看到了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痼疾。

当然,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稳定的价格,减少人们在汽、柴油所支出的成本,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大量炼油厂承受着亏损。

尽管从去年中石油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其炼油业务的亏损额已在降低,但这是在去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不高的情况下,所呈现出的业绩。中石油、中石化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业绩让人担忧。

原油价格高企,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的平均差距目前可能在1500元/吨左右,高峰时几乎越过了2000元/吨。

两大石油公司保障国内成品油零售供应,在亏本情况下炼油。相比之下,地方小炼厂因为原油价格太高,基本停止加工成品油,只将少量可以实现市场价格的燃料油进行高位抛售。

这就造成中石油和中石化在紧张时对外惜售成品油。因为如果大量销售成品油,那么由于人们预期国内将很快调整成品油,油商们的利润将会被放大,囤油可能性增加,必然会造成市场的进一步恐慌。

简单来说,目前每吨油的利润在100元左右,按照国内成品油几次调整的惯例,每吨上调500元,那么成品油贸易商就会赚取更多的差价。但当他们拿到了更多之后,对于社会供应将会是一个考验。

打字不宜,请纳

06年发生的中东沥青问题知情人士请进

一、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

1.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1.0,天然气储量接替率4.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中石油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国内第6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91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年末的累计探明可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3.56亿吨油当量。

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中石油生产原油1.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石油的油气总产量达到1.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9%。中石化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中石化“走出去”战略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1.2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3.4%,比3年前增长了21%。

2.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4.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3.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3.07亿吨,比上年增长6.3%,但增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16亿吨,增长4.8%;中石化加工原油1.46亿吨,增长4.6%。

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比上年增长4.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559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柴油产量为11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2.9%。中石油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汽油产量为2408.3万吨,增长4.81%;柴油产量为4605.17万吨,增长2.53%;煤油产量为333.45万吨,增长4.8%。中石化约生产成品油1.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2546.0万吨,增长1.37%;柴油产量为6161.58万吨,增长5.83%;煤油产量为635.40万吨,下降4.15%(表1-1)。

由于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了乙烯产能建设的步伐。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量达到941.2万吨,增长22.2%。其中,中石油的产量为207万吨,增长9.5%;中石化为633万吨,增长15.3%,排名世界第4位。长期以来,我国的乙烯领域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主导,但随着中海油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于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后,其在2006年的乙烯产量就达到了64.62万吨。我国乙烯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现雏形(表1-2)。

表1-1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

注:①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煤油数据略有出入;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6年的燃料油产量为626.1万吨,比上年增长10.7%。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表1-2 2006年中国乙烯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三大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网站。

2005年国家发布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使我国炼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势头更加迅猛。我国一大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或启动。吉林石化70万吨/年、兰州石化70万吨/年、南海石化80万吨/年、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抚顺石化10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镇海炼化具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为43.5亿美元、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结束了中海油没有下游石化产业的历史。

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大连石化新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炼化工业正在向着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不断推进。

2006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运销衔接,优化流向,继续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增加市场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零售量达4702万吨,同比增长23.3%。中石化销售成品油1.12亿吨,增长6.7%。中石油加油站总数达到18207座,平均单站日销量7.8吨,同比增长16.7%。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在2006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3位。

4.国际合作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有了很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

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化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主力探区的滚动勘探,稳步开展乍得等地区的风险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储量6540万吨。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稳产,加快新项目上产,形成了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业量和权益产量分别为5460万吨和2807万吨,同别增长1877万吨和8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为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38亿立方米,同比约分别增长1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在苏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钙、高酸原油延迟焦化装置,3/7区长输管道工程也投入运营;该公司还新签订乍得、赤道几内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项目合同,中标尼日利亚4个区块;海外工程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额31.9亿美元,业务拓展到48个国家,形成了7个规模市场。在国内,中石油与壳牌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并向外输送天然气。

中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资约500亿元,获得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正在执行的海外油气项目达到32个,初步形成发展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权益石油可储量5700万吨,权益产量达到450万吨。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场,成功中标巴西天然气管道、伊朗炼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美元,成为中国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将把福建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来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时建设8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并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此前,中石化与BP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巴6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

目前,在能源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找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随着国对石油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油的旅途上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

5.管道网络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建设继续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地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

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使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长度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线已敷设完成。

成品油管道:国家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管道全长1842千米,年设计量为1000万吨;干支线全长670千米、年输量300万吨的大港—枣庄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贯通输油,管道全长1143千米,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将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区所属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东兴炼厂和海南石化等炼油基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共享,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006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为260万吨的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的购销协议,得到落实;一期工程年进口量为300万吨的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并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在我国,经国家核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10余个。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气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LNG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

6.科技创新投入加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石油企业努力实现稳定、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获得重大突破,EI-Log测井装备和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研制成功。这两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中石油全年共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项,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600项。2006年,中石油优化科技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令人瞩目。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架构,相继组建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层面的研究院已达到8家,覆盖公司10大主体专业、支撑7大业务发展的20个技术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精干高效、协同互补”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产欧Ⅳ标准清洁成品油的技术研究,为油品质量升级储备了技术;油藏综合地质物理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空气钻井、高效柴油脱硫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一批自主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特别是海南炼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石化自主技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石化及合作单位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石化共申请专利1007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9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申请国外专利项,获得授权61项。

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1.3%,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发现、盘活了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复合油气藏和特稠油油群,该公司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7.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明显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彰显了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和勇气。

中石油与四川省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共同实施‘四川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四川建设成‘绿色能源’大省、清洁汽车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万吨甘薯燃料乙醇、年产10万吨麻风树生物柴油规模”;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面积约为4万多公顷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的供应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20万吨/年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达40万公顷以上,努力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行业的领头军。

中石化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其位于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发基地建成,成为迄今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试验装置,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平台与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攀枝花市签订了“攀西地区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项目”备忘录,投资23.47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国有大企业介入生物柴油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很有益的。

二、中国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

1.油气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油气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人均占有量也较低。根据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盆地新一轮油气评价的结果,我国石油远景量为1085.57亿吨,其中陆地934.07亿吨,近海151.50亿吨;地质量765.01亿吨,其中陆地657.65亿吨,近海107.36亿吨;可量212.03亿吨,其中陆地182.76亿吨,近海29.27亿吨。尽管我国油气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的人均占有量为11.5~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1/6;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为1.0万~1.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1/7。与耕地和淡水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的情形更差些

2.油气分布不均

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根据目前油气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在北方。这种油气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了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5.77%,西北区占13.3%,南方区占0.09%,海域占6.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量的43.2%和39.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量大于l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量30.7万亿立方米

3.供需差额逐渐加大

最近5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5亿吨,比2000年净增1.24亿吨。

到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4.原油收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

俄罗斯的原油平均收率达40%,美国为33%~35%,最高达70%,北海油田达50%,国外注水大油田的收率为50%左右。我国的平均收率大大低于这一水平。原油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内的完全成本,目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组之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一直作为国家指令性指标,为保证产量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有限资金投向油气田开发和生产;而在新增可动用储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对老油田实行强化开,造成油田加速进入中后开发期,综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费用的上升。重组后的中石油,职工总数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这就导致人工成本太高,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很多。预算的约束软,乱摊乱进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没有认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有时还出现成本不实的现象。

5.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6.石油科技水平发展较低

我国石油科技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更差。基础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如地震地层学、油藏描述、水平井技术和地层损害等。另外,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理论尚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如自动化钻井、小井眼钻井、模糊理论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等。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表现为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原油市场

日期 WTI 布伦特 迪拜 阿曼 大庆 胜利

2008-8-11 114.45 112.67 113.19 113.70 113.31 104.03

2008-8-12 113.01 111.15 110.15 110.70 110.00 100.57

2008-8-13 116.00 113.47 109.60 110.20 110.04 100.50

2008-8-14 115.01 112.64 111.95 112.50 113.79 103.84

本周均价 114.618 112.483 111.223 111.775 111.785 102.235

上周均价 119.795 118.31 117.853 118.21 118.523 108.528

价差 -5.177 -5.827 -6.63 -6.435 -6.738 -6.293

本周市场担忧经济放缓打压全球需求,美元走强降低原油投资吸引,国际油价继续前期跌势,一路跌向110美元。但美国能源署报告显示上周美国汽油库存出现大降,油价上演“周三现象”,出现反弹,但市场心态并不看哈,随后在美元走强的打压下再次走疲。

本周WTI原油期货合约均价为114.618美元/桶,较上周跌5.177美元/桶,跌幅为4.32%,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均价为112.483美元/桶,较上周跌5.827美元/桶,跌幅为4.93%。

后市前瞻:

本周油价在连续三个交易日下滑后,美国库存报告刺激爆发的反弹却仅是昙花一现。对于需求的担忧以及美指走升令油价在过去一个月内下跌超过了30美元,即便是产油大国俄罗斯卷入战事这样的绝对利多消息,也未能实质阻止油价的连续下跌,国际油价110美元关口岌岌可危。

目前看空观点充斥市场,油价连连跌落,市场情绪更加冷淡,基本面缺乏提振油价的利好支撑。美元不断走强,这大大降低了原油作为投资的吸引力,油价的近期跌落让市场更加看空油价未来走势。

美元的不断走强给油价的下跌奠定坚实基础,以美元结算的国际原油价格和美元的反比关系在近期再次得到诠释。经济继续放缓的预期使得市场对需求的下降预期更加坚定。

沥青市场

国际沥青市场评述

由于中东沥青价格一直偏高,加之经历了06年的质量风波后,相当一部分的业主因对质量的不信任而依然不愿意使用中东沥青,使得中东沥青在08年上半年的进口沥青总量中所占比例不足1%,在中国市场上仍难以“施展拳脚”。

根据海关的数据,上半年来自中东地区的进口沥青共有2170 吨左右,占总量的比例仅仅为0.13%,而在06 ——中东沥青活跃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年,其占进口沥青总量的比例为4.8%左右。从组成比例看,08年的中东沥青大部分都是小额贸易,上规模的交易只有一船,为西南某进口商在6月份进口的一船1000吨左右的沙特沥青。

国内一些以前经营中东沥青的贸易商都认为,相对于业主的品牌偏好,价格才是阻防碍中东沥青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的门槛。

据贸易商的消息,周初伊朗供应商对沥青的FOB报价已经达到550-570美元/吨,加上运费抵达中国的成本将在575-600美元/吨之间。而且在此期间韩国现货的华东到岸价格也仅仅在520美元/吨左右,超过50美元/吨的差价让中国买家难以接受中东沥青。

另一方面,8月份韩国SK缩减了对中国市场的供应,一些代理商首先想到的是用中东沥青弥补其缺口,但却根本找不到价格合适的货源,“在我们心目中,以前中东沥青的价格是比较有价格优势的,但现在却比任何一个主要来源地的价格都高,因此我们放弃了购中东货的念头”,该代理商认为。

海关数据显示,前属西南进口商购买的该船沙特沥青,CFR为406美元/吨左右,扣除25美元/吨的运费,FOB价格仅仅为380美元/吨,“本来我们签了5000吨的量,一开始价格还比较优惠,但执行了1000吨以后,价格大幅飙升,甚至超过一些主流新加坡货的FOB价格,所以我们最后不得不放弃”,该进口商透露,“主要是中东地区的沥青价格高于东亚地区,卖家也表示,他们可以出口到巴林等一些中东国家,而没有必要低价卖到中国”,该进口商进一步透露了原因。

另外,业主的使用偏好也是中东沥青难以翻身的原因,“尽管原则上我们是放开品牌,但对于中东沥青仍然不是太信任,估计短期内中东沥青仍然难以回到高速公路市场”,华南某高速公路的业主表示。而据了解,前属的西南进口商进口的沙特沥青,也是用于当地的一个市政项目建设。

尽管原油燃料油价格大幅回落,但东南亚地区沥青需求旺盛,带动新加坡沥青价格大幅上涨,并创下了历史新高。因此沥青于燃料油的比值也达到了0.8,该高位上一次出现在08年2月.按照以往的经验值,0.82为沥青与燃料油比值的合理水平,因此目前沥青价格已经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虽然目前燃料油行情看跌,但新加坡炼厂人士普遍认为在需求的带动下,沥青价格有望走出独立的行情,维持在520-540美元/吨的区间。

过去一周,华东国产重交沥青和国产250燃料油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两者的价差维持在-300元/吨的水平。由于目前燃料油价格远高于沥青,因此炼厂更愿意生产燃料油,但考虑到8月燃料油看跌气氛也比较严重,因此预计8月底两者价差会有所收窄,但在沥青需求尚未释放的情况下,预计价差依然会在-200元/吨至-250元/吨左右运行。

据悉,由于需求的差异,东南亚沥青和东亚沥青表现了完全不同的走势。在东南亚,由于印尼、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需求旺盛,新加坡沥青价格大幅上涨。以估价为例,8月底装船的新加坡沥青的FOB成交价大约集中在520-530美元/吨左右,较上周五上涨了7美元/吨。

某新加坡的贸易商指出,尽管近期原油价格回落,但在需求的支撑下,新加坡沥青的价格反而创下今年的新高,“我们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上周末我们出售的一船沥青的FOB价格达到533美元/吨以上,尽管原油有所回落,但目前需求依然旺盛,我们预计价格可以持稳在530-540美元/吨的水平”,该贸易商指出。

但中国市场的需求低靡,使部分韩国现货的价格继续走低,以估价为例,目前韩国沥青的华东CFR成交价在505-515美元/吨左右,较上周五大幅下跌了10美元/吨.尽管8月份韩国炼厂普遍压缩了供应,但由于现货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较强,随着需求的低靡以及国产沥青的走低,韩国现货的价格也开始承受压力,"尽管现在到岸价格一般在510美元/吨左右,但我们都不愿意接货,因为利润空间实在太小",华东某贸易商指出。

另一方面,由于8月份进口沥青到货大幅减少,加上燃料油价格的高位回落,因此运费也出现回落,目前新加坡和韩国到上海的运费大约可以成交在67-70美元/吨和30-34美元/吨,分别较月初大幅下滑了8美元/吨和6美元/吨,而且目前进口沥青数量还不到回升的势头,预计运费还有下调的空间,"8月份需求非常低靡,很多船东的报价一降再降,现在韩国至华东,我们30美元/吨也做"华南某船东指出。

受国内沥青市场需求低迷以及国产沥青价格停滞不前等因素的影响,东南亚沥青的到岸价也开始走低,以估价为例,目前新加坡和泰国沥青的华东CFR价格可以成交在535-575美元/吨,较周初小幅度下跌5美元/吨。由于目前东南亚沥青的到岸价远远高于国产沥青的价格,因此现货市场基本没有竞争力,大部分的货源都是贸易商购用作供应前期中标的合同。但有新加坡沥青的进口商表示,随着近期原油下滑,一些8月底装船的合同FOB价格也出现回落,"新加坡炼厂给我们的FOB价格在500美元/吨左右,但这只是卖到中国市场的货",该进口商表示。

而国内需求底靡,也对现货进口沥青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某华东的贸易商表示,目前货源不多,交投非常底靡,"一方面,国外炼厂都不同程度的缩减了对中国的供应量,但考虑到中国低底靡的需求和国产沥青的冲击,大家也不会愿意高价接货,目前韩国沥青在华东的到岸价也是集中在510美元/吨左右"。

进口沥青船讯

船名 自 至 数量(吨) 品质 到港日期 拟靠泊位

珍妮西亚4号 新加坡 东莞 3300 埃索进口沥青 8月15日预抵 东莞泰和接

散装进口沥青到岸价

美元/吨

来源地 地区 2008-8-11 2008-8-12 2008-8-13 2008-8-14 2008-8-15

新加坡 华南 530-565 530-575 530-565 530-565 530-565

华东 535-575 535-585 535-575 535-575 535-575

北方 535-575 535-585 535-575 535-575 535-575

泰国 华南 525-555 530-570 530-560 530-560 530-560

华东 530-565 535-580 535-570 535-570 535-570

北方 530-565 535-580 535-570 535-570 535-570

台湾 华南 507-517 507-517 507-517 507-517 507-517

华东 508-523 508-523 508-523 508-523 508-523

北方 508-523 508-523 508-523 508-523 508-523

南韩 华南 519-529 514-524 514-524 514-524 514-524

华东 510-520 505-515 505-515 505-515 505-515

北方 510-520 505-515 505-515 505-515 505-515

中东(桶装) 华南 425-445 425-445 425-445 425-445 425-445

华东 430-450 430-450 430-450 430-450 430-450

北方 430-450 430-450 430-450 430-450 430-450

散装进口沥青离岸价

美元/吨

地区 2008-8-11 2008-8-12 2008-8-13 2008-8-14 2008-8-15

新加坡 513-523 520-530 520-530 520-530 520-530

泰国 505-515 510-520 510-520 510-520 510-520

台湾 498-508 498-508 498-508 498-508 498-508

南韩 480-490 476-486 476-486 476-486 476-486

中东(桶装) 500-540 500-540 500-540 500-540 500-540

进口沥青船运费估价

航线 2008-8-11 2008-8-12 2008-8-13 2008-8-14 2008-8-15

南韩-黄埔 46.0-48.0 40.0-42.0 40.0-42.0 40.0-42.0 40.0-42.0

南韩-上海 36.0-40.0 30.0-34.0 30.0-34.0 30.0-34.0 30.0-34.0

新加坡-黄埔 58.0-62.0 50.0-54.0 50.0-54.0 50.0-54.0 50.0-54.0

新加坡-上海 75.0-78.0 67.0-70.0 67.0-70.0 67.0-70.0 67.0-70.0

台湾-上海 35.0-37.0 35.0-37.0 35.0-37.0 35.0-37.0 35.0-37.0

台湾-黄埔 32.0-33.0 32.0-33.0 32.0-33.0 32.0-33.0 32.0-33.0

国产沥青市场行情:

东北市场沥青市场交投平淡,据了解,沥青厂家主要靠合同客户出货支撑,需求还是源于东北三省的交通厅,主流成交集中在4400-4550元/吨。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沥青市场需求清淡,大部分沥青生产厂家已停产,取按需生产的经营策略,该区中油秦皇岛重交沥青目前消耗库存,库存约3千吨左右,厂家3季度就将施行以销定产的措施,来应对目前奥运会期间华北地区沥青需求低糜的状况。部分贸易商和炼厂将销售网扩展到了省外市场,西北地区是他们的首选市场。

华南市场华南市场,本周重交沥青的出厂成交价集中在4350-4450 元/吨左右,市场需求依然较为低靡。截至本周5受中石化上海销售分公司调价拉动影响,旗下炼厂茂名石化和广州石化价格均走低100元。

江浙沪市场本周重交沥青的出厂成交价持稳在4300-4400 元/吨,炼厂出货随小幅攀升,但整体需求依然处于低位。原油及燃料油价格下跌,给沥青价格带来压力。区内中石化下属炼厂受上海销售分公司调价带动影响,镇海炼化价格走低50元。中海油以及中石油下属炼厂价格暂稳。部分炼厂人士表示,现在不少炼厂可能担心原油的下跌效应会传递到沥青上,因此都希望在已有的价格水平下,加大出货量,但也不会不计成本抛售。

山东市场山东地区市场延续低迷行情,需求气氛依旧冷清。

西北市场由于目前的施工旺季,并且四川市场也是西北的主要销售目标,考虑到灾后重建,贸易商备货较积极。目前国产重交沥青成交价仍持稳在4300-4500元/吨。

炼厂动态:

炼厂名称 2008-8-11 2008-8-12 2008-8-13 2008-8-14 2008-8-15 较上一交易日

克拉玛依 重交沥青疆内 4,900 4,900 4,900 4,900 4,900 0

克拉玛依 重交沥青疆外 4,450 4,450 4,450 4,450 4,450 0

克拉玛依 普通道路沥青疆内 4,850 4,850 4,850 4,850 4,850 0

克拉玛依 普通道路沥青疆外 4,400 4,400 4,400 4,400 4,400 0

西安石化 90#A级重交 4,650 4,650 4,650 4,650 4,650 0

西安石化 90#B级重交 4,650 4,650 4,650 4,650 4,650 0

西安石化 100#普通沥青 4,550 4,550 4,550 4,550 4,550 0

塔和石化 AH-90重交沥青 4,200 4,200 4,200 4,200 4,200 0

塔河石化 普通道路沥青 4,100 4,100 4,100 4,100 4,100 0

新疆金石 SBS改性沥青 5,650 5,650 5,650 5,650 5,650 0

新疆金石 SBR改性沥青 5,250 5,250 5,250 5,250 5,250 0

西北地区:本周炼厂价格主稳,生产正常。西安石化目前(90#)重交沥青挂牌4650元/吨,区内汽运和火运合同报价4500元/吨。区外火运合同报价4500元/吨,VIP报价4450元/吨。100#普通道路沥青挂牌报价4550元/吨,汽运和火运合同报价4400元/吨,区外火运合同报价4350元/吨,VIP报价4300元/吨。据炼厂消息,该厂沥青日产1000吨/天,销售一般。克拉玛依炼厂重交沥青牌价5000元/吨,疆内报价4980元/吨,疆外报价4630元/吨。100#普通道路沥青牌价4950元/吨,疆内报价4930元/吨,疆外报价4580元/吨。成交另有优惠。据了解,新疆克拉玛依沥青日产1000吨左右,主产重交沥青,100#道路沥青库存无量,整体出货正常。塔河石化AH-90重交沥青挂牌报价4200元/吨,成交另有优惠,疆内4000元/吨左右,疆外3950元/吨左右。100#普通道路沥青挂牌报价4100元/,100#成交疆内汽运3900元/吨,疆外铁运成交3850元/吨。据悉,该厂目前主产100#普通道路沥青,日产800吨左右,库存中高位,重交沥青消耗库存,销售一般。

炼厂名称 2008-8-11 2008-8-12 2008-8-13 2008-8-14 2008-8-15 较上一交易

中海四川 5030

5030 5030 5030 5030 0

在西南:本周中海四川重交沥青挂牌持稳在5030元/吨。SBS改性沥青报价6500元/吨,成交优惠。据了解,可成交价格在4950-5000元/吨。据炼厂人士表示,该厂装置低量生产,日产300-400吨,受省外冲击影响,整体销售一般。

炼厂名称 2008-8-11 2008-8-12 2008-8-13 2008-8-14 2008-8-15 较上一交易

辽河石化 重交沥青 4,750 4,750 4,750 4,750 4,750 0

盘锦北沥 重交沥青 4,700 4,700 4,700 4,700 4,700 0

中油秦皇岛 重交沥青 4,700 4,700 4,700 4,700 4,700 0

北燃 重交沥青 4,700 4,700 4,700 4,700 4,700 0

盘锦太平河 90#重交沥青 4,750 4,750 4,750 4,750 4,750 0

在东北:本周各炼厂价格持稳,辽河石化厂家重交沥青挂牌价格4750元/吨,大户合同报价4500元/吨,一般合同报价4550-4750元/吨,成交优惠。与上周持平。日产量3400吨,主供合同,销售平稳。盘锦北方于(4号)转产沥青,价格报稳,目前道路沥青报价4700元/吨,成交优惠,主供合同,燃料油报价4800元/吨。盘锦太平河由于装置扩建,沥青停产,预计停产两个月左右,库存已无量,暂停对外报价。中油秦皇岛重交沥青挂牌报价4700元/吨,合同报价4650元/吨,成交量大优惠。据悉,该厂沥青装置停产,沥青消耗库存,库存量充足。主供合同。

江浙沪 2008-8-11 2008-8-12 2008-8-13 2008-8-14 2008-8-15 较上一交易日

镇海石化70#A级重交 4,700 4,700 4,700 4,700 4,650 50

镇海石化AH-70/AH-90重交 4,650 4,650 4,650 4,650 4,600 50

上海石化70#A级 4,600 4,600 4,600 4,600 4,600 0

上海石化70#B级 4,600 4,600 4,600 4,600 4,600 0

中海泰州 重交沥青 4,730 4,730 4,730 4,730 4,730 0

宁波大榭 重交沥青 4,550 4,550 4,550 4,550 4,550 0

温州中油燃料 70#重交 4,450 4,450 4,450 4,450 4,450 0

中油兴能 重交沥青 4,600 4,600 4,600 4,600 4,600 0

在江浙沪:镇海炼化本周5(15日)对其沥青价格普降50,降价后,厂家70#A级重交沥青报价挂牌4650元/吨,AH-70、AH-90重交沥青挂牌报价4600元/吨,改性沥青合同报价5800元/吨。据了解,该厂重交沥青的汽运可成交在4420-4470元/吨左右,火运成交价在4320-4370元/吨左右。目前该厂日产量1300吨左右,日出货1000吨左右。中海宁波大榭本周价格持稳,厂家A级重交沥青汽车(省内)报价4450元/吨,由于厂家目前货源主走省内,省外暂无报价,沥青继续消化库存,库存1万吨左右,未来一周价格可能调整。中海泰州本周重交沥青挂牌报价4730元/吨,大户合同报价4530元/吨,成交量大优惠。该厂沥青消化库存,库存2万余吨,日出货1000吨左右。据悉,该厂沥青成交在4400-4500元/吨左右,据炼厂人士表示,中石化的降价对其尚无影响。中油兴能重交沥青(70#)报价4600元/吨,成交另有优惠。据悉,成交在4350-4400元/吨。据炼厂人士消息,厂家沥青日产500-600吨/天左右,库存中位,销售正常。温州中油继续对其70#和90#重交沥青出厂报价4450元/吨,实际成交另有优惠,据悉成交在4300元/吨。据了解,厂家目前装置继续生产沥青,日产500百吨。金海宏业(镇江)石化有限公司70#和90#重交道路沥青挂牌报价4450元/吨,成交价格在4400元/吨。据该炼厂人士消息,厂家装置15日开工生产渣油,预计本周末出成品,沥青继续消耗库存。据悉,库存少量,出货平淡。

炼厂名称 2008-8-11 2008-8-12 2008-8-13 2008-8-14 2008-8-15 较上一交易日

中海沥青 A级重交沥青 4,750 4,750 4,750 4,750 4,750 0

中海沥青 B级重交沥青 4,750 4,750 4,750 4,750 4,750 0

中海沥青 SBS改性 5,950 5,950 5,950 5,950 5,950 0

潍坊弘润 AH-90 4,700 4,700 4,700 4,700 4,700 0

济南炼厂 100#普通沥青 4,650 4,650 4,650 4,650 4,650 0

齐鲁石化90#重交沥青 4,700 4,700 4,700 4,700 4,700 0

滨阳燃化 70#和90#重交 4,800 4,800 4,800 4,800 4,800 0

在山东:中海滨州截至本周重交沥青挂牌报价4750元/吨,合同报价4650-4700元/吨。改性沥青报价5950元/吨,成交优惠。据炼厂消息,厂家日产1000吨左右,库存低位。滨阳燃化重交沥青装置停车检修中,沥青库存无量,8月厂家无沥青生产。山东潍坊弘润重交沥青价格报稳,报价4700元/吨,成交另有优惠。据悉,成交在4450-4500元/吨左右。据炼厂消息,厂家沥青低量生产,日产1000左右。齐鲁石化沥青间歇生产,据炼厂人士消息,厂家8月份的重交沥青生产在2万吨左右,但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分析来看,可能实际产量将远远低于产量。重交沥青对外报价4500元/吨。据贸易商表示,厂家重交沥青成交价在4450-4550元/吨左右。

炼厂名称 2008-8-11 2008-8-12 2008-8-13 2008-8-14 2008-8-15 较上一交易日

茂名石化 A级重交沥青 4,650 4,650 4,650 4,650 4,550 100

茂名石化 B级重交沥青 4,550 4,550 4,550 4,550 4,450 100

广州石化AH-70重交沥青 4,550 4,550 4,550 4,550 4,450 100

广州石化 AH-90 重交沥青 4,500 4,500 4,500 4,500 4,400 100

中油高富 AH-70 4,650 4,650 4,650 4,650 4,650 0

中油高富 AH-90 4,650 4,650 4,650 4,650 4,650 0

在华南:中油高富目前重交沥青价格报稳,挂牌报价4650元/吨,合同4450-4550元/吨,目前该厂仍一套装置生产沥青,日产1000余吨。贸易商透露目前炼厂的库存压力依然比较大,短期内价格仍然有下调的空间。受中石化上海销售分公司调价拉动影响,茂名石化本周5(15日)价格下调100,调价后,70#重交沥青出厂报价4450-4550元/吨,据悉,70#A级重交沥青汽运成交价格在4400元/吨,火运成交在4350元/吨,据了解,该厂沥青日产1000余吨。同时受中石化上海沥青销售分公司调价拉动影响,广州石化下调100,调价后,AH-70、AH-90重交沥青出厂报价4450元/吨,出厂成交在4300元/吨,省外成交4250元/吨。据炼厂消息,厂家沥青日产量250吨左右,库存一般,整体出货平稳。

国内沥青市场综述与展望

据闻,中石化所有炼厂18号在武汉召开自销产品研讨会,届时的结论应该是上调所有产品价格,同时调整原油加工量,进而调整产品产量。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原油价格无利好支撑,且最关键的需求依然较为底靡,若沥青推价就显得较为被动。若其他产品价格上调对沥青价格的主稳将是一个支撑,另外,减产原油加工量从而降低炼油产品的产量也将对沥青价格主稳起到支撑作用。

另据了解,本周5中石化下调其华东及华南地区炼厂的价格。位于华东地区某主力炼厂人士表示,有跟跌的意向,但具体实施方案将在下周才能定出。该人士侧面透露,无非就是直接降价和变相降价的区别与其实际成交拉平,但具体实施方案尚未确定。该人士还表示,就目前的市场情况,降价对需求的刺激不大,只是出于对合同户的维护。

国内沥青市场需求依然持续低靡,原油近期的回落导致炼厂具备了降价的空间。我们预计未来一周沥青价格盘稳为主,但不排除个别地区小幅阴跌的可能。